2013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孩子《飛越老人院》影評

在老葛離開原來的家,穿過人來車往的馬路來到老人院的那一幕,老人院牆上的標語出現在了我眼前——“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的。”這句話寫在老人院的外牆上,看電影的我們看到了它,那麼在我們生活的現實中呢?有多少人,正如影片中路過的人群一樣,對這句話,對院裡的老人們,視而不見。
         小時候,奶奶時常和我講一個故事,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我的家鄉發生過:有個小孩長大以後把他已老得不能走路的父親背到了山上,要他的父親在山上獨自生活,他的父親說,你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孩子說,你不就是這麼對待我爺爺的嗎?我經常會想起這個故事,他很簡單,可又很複雜,難道不覺得這短短的故事告訴了我們很多嗎?
       影片裡老葛爺孫三代之間的矛盾讓我又一次想起了這個故事,誤會讓他們彼此仇恨、冷漠。但所幸的是最後他們終於重歸於好,但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不在少數,有多少父子之間能夠如影片般老葛一家那一樣化解矛盾呢?
        影片中的許多老人:神誌不清的老金、失憶了總把老周當成老伴的李老太太、一直硬撐著的老周、借酒消愁的老錢……看著他們,想起我的爺爺奶奶,他們將來會不會也會這樣?他們會不會正在變成這樣……
        爺爺的身體還算健康但也正在走著下坡路,奶奶總是三天兩頭生病,今天頭疼明天腿腳就不利索了,每次過去看望他們,都見他們要吃很多的藥來維持他們已經不再年輕的身心。
        幾年前我很不能理解奶奶:她的孩子也就是我的父輩們,對爺爺奶奶都很好,雖然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但逢年過節也都一定會抽出時間回家看望他們,但奶奶似乎永遠不知足,她會每一天計算著我們放假的時間、無時無刻的念叨著我們大家的不好、總是向鄰居抱怨我們不理她、每次全家團圓她總會很掃興的說她擔心有一天她死去了都沒人知道……身為兒孫的我們聽到這些總是很不高興,畢竟在我們看來我們做得已經足夠多了。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書上看到:“老人有著一個只屬於他們自己的世界,就像孩子一樣,即使是自己的兒孫也未必能夠走進老人的這個世界裡。”這時我才理解了我的奶奶,一個年邁的老人,那些我們為老人所做的,也許在自己或是他人看來都已經相當多了,但在奶奶的世界裡,永遠是不夠的。想起我自己小時候,總是盼著過年過節,那樣我的堂哥堂姐們就都能回來陪我玩了,那時我只是一個小孩就會有這種想法了,更何況是奶奶這個老小孩呢?或許如今在她的眼中,一天的時間就像這一生一樣漫長,總會想著有兒子孫子在身邊陪伴。

老人院的老人們在謀劃著一場叛逃,他們想要逃出這社會為他們建設的溫室——這裡很安全,這裡很熱鬧,這裡很舒適,但是這裡很寂寞、沒有屬於一個老人自己的自由。在老人院的日子是這麼漫長,能做的事那麼少……患病的老周說:“人一鬆下來,就得害病。”這讓我想起我的爺爺,曾經的他管理著偌大一個銀行,每 ​​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要做,在他剛退休的那段時間,他好像一下子就老了很多,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吧,所幸的是,後來爺爺養了好多鳥,還自己做鳥籠,給他的退休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但並不是每個老人都能像的爺爺那樣在閒下來以後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趣,對更多的老人,我想他們是在期待能夠為自己孩子們多做些事吧……
         有些老人會做出令我們無法理解的事情,就像是任性的小孩,讓身為晚輩的我們無可奈何。但其實老人就是孩子在這個世界的另一個模樣吧?看過《返老還童》這部電影,主角本傑明·巴頓生下來就是個老人的模樣卻越活越年輕最終老成了一個嬰兒,看著電影裡變成了孩子要玩具玩、爬到屋頂把大家急個半死的情景,這不就是我們的老人們嗎?然而不同的是,本傑明無論在什麼時候都遇到了能夠理解他的人,而我們的老人並沒有那麼幸運。
         媒體、學校成年累月的在說我們應該孝敬老人、常回家看看,可始終沒有人知道,老人需要的究竟是什麼,是孩子圍繞在身邊?還是一個安逸無憂的生活?或許這些都有,也許這些都不夠。另一方面,現在的社會現實也讓很多晚輩想要敬孝卻又力不從心,這又該把罪怪在誰身上?
       影片裡有一個情節,重陽節時,領導帶著媒體、學生來到老人院給老人們表演節目、發放紅包,這個情節讓我想到很多我們社會形式上的東西,但這裡並不想說這個,我想問的是,老人們真的需要這些嗎?
       偶爾觀看表演,偶爾有人看望,偶爾有人給點錢……我不知道這些偶爾的事情對老人排解他們內心的孤寂有多少效用。至少在金錢方面,大多數老人們對這個要求並不高,就從我自身看來,平時爸爸媽媽給爺爺奶奶還有外婆的錢最終都又到了我的手上,即使我並不想要。認真用心的傾聽一次老人說話或許要比無數次一邊忙著接聽工作電話的探望要有用得多吧。
         所以在我看來,老人們更需要的是一份理解,來自孩子,來自社會的理解。有人想要榮華富貴,也會有人想要平靜生活,對老人而言也一樣,每個老人都會有自己的不同需求,而我們的社會總是把老人們當成了一個整體而忘了個體的存在,因此當老人院的老人們提出要到天津表演時幾乎沒有一個他們的孩子是同意的,理由很簡單,為他們好。看到這裡,不知道有沒人會想到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總是限制我們做很多事,理由便是,為我們好。那時的我們是不是在抱怨為什麼父母不能理解我們呢?

老人們也一樣,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需要。而身為晚輩的我們,能做到的其實不多,也永遠不會足夠。那就讓我們去理解我們可愛的老人們吧,他們經歷了這太過漫長的歲月,或許有一天他們會忘記時間忘記苦難忘記很多事甚至忘記孩子和自己,他們會慢慢地變得像個任性的小孩。
        但作為後輩的我們不能忘記,會有那麼一天,我們日漸蒼老,也會想要得到孩子們的理解和支持。

       我們曾是他們孩子,我們也將變成和他們一樣的老孩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