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播放自己的人生電影—–《天堂電影院》影評

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有著純真初戀的青年時代,事如春夢了無痕的中年返鄉,《天堂電影院》在現實與回憶中穿插,它的倒敘始於一個不眠的夜晚,始於那種綿長,悠遠的懷舊氣息。從一顆嫩芽開始,緩緩的鋼琴聲沁入心脾,讓人驚艷。而我看​​完影片,思想則最先定格於這樣的畫面:30年後,母子相見。多多回到30年前的家,媽媽去開門,鏡頭沒有​​按常理隨著媽媽下樓去。媽媽逐漸淡出鏡頭,鏡頭轉而聚焦在一件媽媽剛在打而後放下的毛衣上。媽媽因為思兒心切,走的太匆忙,腳不小心勾住了毛線,毛衣於是被拆。媽媽在下樓途中的急切心情都在毛線被拉動中的節奏給映射出來了。當毛線被停止拉動嘎然而止時,鏡頭切換到了門口。

 對於這個細節,從我看到的第一眼起,就開始讓我久久不忘懷。那毛線一圈一圈的扯開拉長,是母親三十年的思念,得到釋放。時光在毛線裡流轉,拉動的毛線,拉動出了往事和回憶。為什麼我會對這樣的畫面刻苦銘心?也許和我選擇看電影的時間有關—–2010年母親節的前一個夜晚。此刻,當我在寫這篇影評的時候,正好是母親節。2010年的母親節,我第一個沒有和母親呆在一起的母親節······

也許,正值青春年少的我,還體會不到三十年能代表什麼。但是《天堂電影院》,通過撩撥琴弦般,對一去三十年記憶的放映:充滿樂趣的童年、美好的初戀、小鎮影院的放映師、失去聯繫的戀人和背井離鄉的自己···· ··讓我大悲不泣。就像莫名其妙的孤獨,不可救藥的喜歡一樣,我無可奈何,不能忘卻的親人,無法抹去的記憶,此刻都已湧上了我的心頭。

或許說,北京的這個時節是讓人思緒飛揚的。至少,我被攪得很亂很亂。昨晚接到一個複讀同學的電話,他說,還有整整一個月,他又將迎來高考了·····高考,不自覺,我已遠離你一年了。那晚,我和宿舍的同學漫步,沿著校園最外圈的路徑仰望星空。一起回憶了好多好多過去的時光,眼淚也很盡情地揮灑,肆意地流著,流著。想到,艾佛爾抽離了多多現實的愛,讓多多成為一個追逐夢想的人。多多用三十年的孤寂,換來功成名就。無論是平凡生活的耳鬢廝摩——在小鎮當著電影放映員,和心愛的女子一起生活;還是背井離鄉追逐理想——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導演,不得一愛。這樣的抉擇,電影探討之餘,還是把問題拋給了觀眾,留給了我。想到一年前,我毫不猶豫地選擇北上,遠離家鄉,來北京求學,並信誓旦旦地對父母說,自己畢業後要一直留在北京,好好打拼屬於自己的人生,追逐自己的夢想。現在,我突然感到好害怕,因為自己好像好像,三十年前的多多。此刻我的腦海中,也在不停地播放著屬於我自己的電影:童年,小學,中學,高中,高考,高考結束後的那個夏天······回憶將我撕成好多部分,讓我感到很幸福,有感到很痛苦。幸福的是,我曾經擁有那樣美好的歲月,和家人朋友呆在那片熟悉的土地;痛苦的是,我回不到過去了,一些畫面,永遠只能留在腦海中,永遠。往事總是在你不經意間砸進你的腦海,勢大力沉。當我看見整齊的板書,我會想起那個認真的數學老師;當我看見晴朗的夜空,我想到去司前的那些畫面;當我看見火車站,我想到一年前,家人隔著車窗揮手的表情;當我聽到他說現在面對高考,依然很不平靜的時候,我想到自己曾經挑燈奮戰的時光;當我在食堂想吃脆的,好吃的青菜時,我想起了在家裡,父親穿圍裙的樣子;當我在北京的另一個角落,偶遇自己同班五年的老同學的時候,她說我瘦了,我說,我累了······所有的過往和回憶,淡淡存在,輕輕叫囂。整部電影瀰漫著一種懷舊的氣氛,一種時光感和滄桑感,也許一起都變化太快吧!就像海子感慨的:“有些美好的東西要永遠消失了!”電影敘事的節奏是舒緩的,基調是憂傷的。電影讓人感受到一種時間的無情帶來的變化。電影院燒了,新修了,拆了,沒有觀眾了;熟悉的人老了,死了;愛的人不見了;自己也從一個懵懂小孩變成​​了一個深沉的中年人;甚至多多當兵回來的時候,那輛破爛的老式汽車已經變成了母雞做窩生蛋的地方。《天堂電影院》是一首舒緩憂傷的散文詩,當我用這樣飽含真情的文字和充滿思考的方式,來詮釋自己對生活的全新想法的時候,我想,這會是《天堂電影院》製作團隊本身想要達到的最大成功,不是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