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久違了的影評:《等一個人咖啡》

久違了的影評:《等一個人咖啡》

以前看電影,總愛坐在那個黑黑的電影院裡,毋須理會旁人,靜靜的享受光與影給我投射出的世界。然後,獨個兒的胡思亂想。想像自己是主角,在生死關頭該如何抉擇;想像自己的導演,在情緒崩裂的一瞬卻要演員不滴眼淚想要代達怎樣的情感;想像自己的社會大眾,在接收了這部電影後將有如何反應……

然而,人越大,漸發現生活的無常,比起導演安排的更戲劇化。評論電影,不如先反省人生。既然連自己的人生都猜不透,又何苦絞盡腦汁去解拆一份虛構的情感?但最近看了《等一個人咖啡》,令我再有寫影評的衝動。





想當年,《那些年》的蒸餾水式情感讓中港台都滾動起來。老實說,若以故事結構、感情鋪展而論,《那些年》的確技勝一籌。不過,好奇怪,雖然《等》加插了很多奇怪而神化的橋段,如香腸豆花、守護天使等等,所引起的共鳴卻比毫無誇張情節的《那些年》來得更真實。

等,人一生花了許多時間在等。等車、等人,都在等。但是,用時間去等還算不賴,用心去等,卻可以耗損一個人。青春愛情小品,大多焦點都在於年輕男女主角身份,至於永遠的玉女掌門人,談論的仍是她的美貌……然而,最令人錐心的,卻是老闆娘的感情線。《等一個人咖啡》,其實是老闆娘的故事。





老闆娘跟老闆青梅竹馬,老闆對老闆娘的愛,大到可以去擋子彈。而老闆娘對老闆的情,深到可以用十多年的時間去沉溺。老闆娘說過,「你知道要找到一個願意為你擋子彈的人有多難嗎?」然而,找到以後,又代表什麼?



老闆娘用力的抓緊過,緊緊的擁抱過,但要離開的,始終要離開。即使他化成了天使,每天守護著,終歸還是不存在。不能擦去她的淚、不能抱著她的痛、不能撫摸她的傷、更不能跟她一起變老……找到一個願意你擋子彈的人了,又怎樣?





老闆娘的故事由思螢跟阿拓去延續。阿拓那份毫不掩飾的感情,正正是電影想說的。與其等待,不如追求。阿拓沒有肥皂劇中的熱烈追求,只是日常地相處,日常地交往,和日常地說「我喜歡你」。愛情,本來就不是慚愧的事。愛,就要把握,盡管思螢說她還是喜歡那個帥帥的天使,阿拓還是會祝褔。(這彷彿有點柯景騰對沈佳宜祝褔的味道。)這才是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