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5日 星期三

代內流動與代際流動的雙軌並行《戰火重生》影評

《戰火重生》講述的是土耳其庫爾德武裝衝突背景下的故事:綿延的山脈阻隔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這裡世世代代定居安樂,然而隨著大批政府軍隊的入侵,一切都將不復從前,兩個部落成員,哈瓦和拉莫在伊斯坦布爾定居,另一位電影達瓦特則與妻子和孩子搬到了挪威。影片跨越了25年的時間,講述了兩組失散家庭的故事。本片中由於戰火地持續蔓延,村民不得不背井離鄉,遷徙至外地,期間產生了眾多社會流動的現象,尤為值得注意。
本片中,主要角色(即庫爾德村民)主要涉及兩代人,由於戰略需要不得不遷移至挪威和伊斯坦布爾,而他們的職業則由務農轉化為工業工人,同時也由農民階級變為無產階級,另外根據韋伯社會分層理論,其階層的經濟、權力和聲望也均發生不同的變化,以上階級階層以及職業的變量均確保了片中代際流動和代內流動現象的產生髮展。

長期以來,在傳統鄉村的社會流動問題上,認為社會流動機制的通暢以及環境位置的狀況是影響社會流動的主要因素,同時兼具基於生存和發展的壓力。下面我們對影響兩家社會流動的因素加以分析,通常社會學中將影響個人社會流動的因素區分為:先賦因素、人力資本、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四方面,同樣地,兩家人對這四個維度的回應在片中表現得較為明顯,具體表現如下——
先賦因素方面,主要是家庭出身、社會背景、種族、民族等。達瓦特和拉莫兩家人均是庫爾德地區村民,是典型的穆斯林,從事農業兼牧業,這也直接導致 ​​了即使故鄉是戰火紛飛,達瓦特及其叔叔仍然故土情深,安土重遷,這其中既有對現代化的挪威的不適應,也包含了穆斯林對伊斯蘭世界的虔誠宗教情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與現代化大都市的矛盾以及穆斯林身處伊斯蘭世界與非伊斯蘭世界的茫然與無奈在達瓦特得到顯證。

人力資本方面,體現在受教育程度上。在這一點在達瓦特和哈瓦一代人的社會流動上表現得併不明顯,這裡著重探討的是哈瓦六個子女的教育問題,由於山區村落戰爭形式嚴峻,村落的學校被迫停辦,所以當哈瓦一家到達伊斯坦布爾不久後,他們即為女兒們班裡入學手續,傳統穆斯林對於女性教育的輕視和盲視觀念下,這裡展現出的穆斯林對於女兒教育問題的重視也確實值得玩味的話題。

文化資本方面,包括習慣、態度、語言、人際交往能力等。不可否認,穆斯林對於非伊斯蘭世界的生活習慣的抵觸情感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片中並不強調這些,所以在這裡不是我們討論的重點。在語言問題上,在超市工作的貝拉特和家人始終無法習得挪威語,天然語言環境的差異對於社會流動具有一定影響,使得流動人群難以融入新的社會地位。在人際交往方面,兩家​​人除卡多外始終難以在新的環境建立一套新的人際關係網絡,讓人對戰爭移民的苦難嘆息不已。

社會關係資源方面,指一個人所擁有的持久的人際關係網絡。馬克思指出: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此意即為社會關係源於人,片中移居伊斯坦布爾的拉莫一家得到了卡瑪的照顧,租到房屋居住並找到工作,而阿瓦特一家則投靠挪威居住多年的兄弟奈蒂姆,所以本片中的兩家人所依託的社會關係資源主要表現為初級社會關係主導下所帶來的資源,這也從側面表現出戰爭移民因難以建立新的長效且鞏固社會關係而對其融入新環境的過程造成的不利影響。

綜上所述,伊斯蘭世界戰爭移民在社會流動過程中主要面臨著語言不通,社會人際關係匱乏,意識形態背離等諸多問題,自我認同與社會認同的缺失使之難以融入新的社會地位中,導致社會資源獲取途徑的缺失和社會機會佔有的不平等,因此,發展經濟水平,提高教育程度,強化流動機會的公平機制,幫助其建立鞏固而長效的社會關係網絡,是有效提高社會流動率的基本途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